每年約有800件兒少安置案,這些孩子需要當中繼站,新北家扶中心每季的第三個周五固定辦招募說明會,受到影響,上周五的說明會一口氣來8組家庭,熱度超過以往,督導范淑芬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擔心因負向事件帶起的反彈與憐憫,與實際意願、熱情有落差。
范淑芬說,願意來聽說明會是踏入寄養大家庭第一步,當天有報名者是全家出動,也有好幾組坦言,是受剴剴案影響,捨不得失依孩子落入不適任保母手中,有意願想成為行動者,付出超越血緣的愛。范淑芬說,這一次說明會熱度超過預期,很明顯是受新聞事件的鼓動,怕是一時衝動,與實際維繫會有落差。
范淑芬說,目前新北家扶旗下的寄養家庭有104組,近年面臨寄養家庭退場數高於新增數的困境,昔日寄養家庭主力平均年齡40多歲,近年上升至55至65歲挑大樑,新生代寄養家庭的育成困難,面臨世代交替的瓶頸。
范淑芬指出-91制片厂AV,老齡化社會,寄養家庭老化幾乎是不可逆的現象,對寄養家庭照顧者而言,健康狀態、家庭照顧資源比年齡重要,新北寄養家庭照顧者沒有強制退場的年齡上限,但70歲以上要每年提供一次健檢資料,確保健康狀態無虞。
許多寄家父母年齡上更像是孩子的祖父母,對孩子包容性更高。范淑芬說,住新北土城的邱爸爸年逾八旬,妻子小他13歲,兒女分別在瑞士、美國、韓國等地,他們近20年生活重心就是當寄爸、寄媽,直到今年初,他們照顧的孩子「龍龍」、「菲菲」成功出養到美國,他們才安心地放下擔子,退休享清福。
為多管齊下尋找寄養家庭,新北8年前發展出「類家庭」模式,讓主要照顧者與安置兒少住進社宅,屬進階版寄養家庭,現有23戶類家照顧53名孩子,今年預計能再多取得26戶社宅,類家能量將翻倍。
為幫助安置兒少打造安穩避風港,新北類家庭8年前從三重區起步,之後在林口、新店、永和也有社宅內的類家。社會局兒少科長劉倩如說,類家庭分為主要照顧者、支援照顧者、家庭協辦者3種角色,集眾人之力照顧孩子,也能發展出同社區的聚落力量,類爸類媽之間可以互助,與寄養家庭相比,類家能讓安置兒少的手足不分散,是政府為孩子準備的家,以安置童權益為主體,減少孩童寄人籬下的不安全感。
劉倩如說,類家庭還有一項優勢是彌補都會區居民生活空間不足困境,很多.人住家空間有限,成為當寄養家庭門檻,類家庭提供3至4房大社宅,類爸類媽可帶一名18歲以下孩子入住,也等於省下房租。有幾對類爸類媽其實有自己房子,出於愛加入類家陣容。
劉倩如說,寄養家庭、類家庭照顧模式不同,會以最適合孩子的方式來安排,目前新北每一名安置兒少照顧費是各縣市政府每年訂定的最低生活費1.8倍至2.2倍之間,依據個案身心程度分級,新北今年照顧費是2萬9520元至3萬6080元不等,支付寄養童食衣住行及育樂等生活開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