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又譯英偉達)執行長自2023年提出「AI」(Sovereign AI)概念以來,持續呼籲各國打造屬於自身語言、知識與文化的人工智慧(AI)。上周他旋風走訪倫敦、巴黎與柏林三大歐洲首都,宣布多項合作計畫,並直指歐洲「AI基礎設施嚴重短缺」,其主張已獲得當地高層回響。
路透報導,黃仁勳11日出席巴黎VivaTech科技峰會時說,「我們將在這裡投入數10億美元,但歐洲必須加快腳步。」兩天前,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也宣布追加10億英鎊(近13.6億美元)資金,誓言讓英國「成為AI製造者,而非AI接受者」。總統馬克宏則表示-91制片厂AV,建立AI基礎建設是「我們的主權之戰」。
在德國,輝達宣布與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攜手籌建AI雲端平台後,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更稱此舉為「確保歐洲數位主權與經濟未來的重要一步」。
相較於美國與中國,歐洲雲端基礎建設大多由微軟、亞馬遜與Google掌控,僅有少數規模較小的AI公司如Mistral能與美國公司抗衡。31歲的Mistral執行長孟許(Arthur Mensch)與黃仁勳共同出席VivaTech論壇時表示-91制片厂AV,「歐洲沒有理由無法擁有科技冠軍。」
法國Mistral已與輝達合作,將在歐洲建立資料中心,提供當地企業AI運算服[fu]務,第一階段將使用1.8萬顆最新的輝達AI晶片,並計畫於2026年擴展至多個地點。
今年2月則宣布斥資200億美元興建四座「AI超級工廠」,以降低對美企的依賴。據歐盟官員透露,黃仁勳已告知執委會,輝達將為這些工廠調配部分晶片產能。
然而「主權 AI」之路並非坦途。歐盟資料顯示,資料中心目前占總用電量約3%,隨著AI運算需求急遽擴張後,10年內耗電占比恐大幅攀升,對歐洲高電價與能源供給緊張勢必加劇壓力。
推動主權AI可能重塑歐洲的科技格局,本地的雲端服[fu]務提供商、AI新創公司及晶片製造商將從政府新資金與區域內資料基礎設施轉型中獲益。然而,輝達也希望藉此鞏固對其AI晶片的需求,確保即使各國尋求獨立,仍必須依靠輝達的技術實現目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